传承科学

追求卓越

热到融化!打工人科学防暑指南

热到融化!打工人科学防暑指南

高温防暑最近,全国各地持续高温,不少人开始出现中暑症状,头晕、恶心接踵而至。作为不得不每日通勤的“打工人”来说,科学防暑尤为重要。今天,小赛专为大家整理了高温防暑科普帖,助你安全度过这个夏天!什么是中暑中暑是人体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环境中发生的急性热损伤疾病。当身体无法有效散热,导致核心体温快速上升时,就会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严重威胁生命安全,作为危及生命的急症,中暑可能造成永久性脑损伤、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死亡。3个危险信号中暑不是小事,严重时可能致命!先来认识它的表现: 先兆中暑:头晕、口渴、出汗多、乏力 轻度中暑:体温升高(38℃以上)、恶心呕吐、心跳加快 重度中暑(热射病):皮肤干热无汗,体温超过40℃,伴随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务必立即就医。再次科普:不出汗不代表散热良好,反而可能是热射病的前兆。高温环境下更要及时识别危险信号,一旦出现高热或意识模糊,请即刻就医!6大防暑攻略通勤篇:做好全面的防晒准备,遮阳帽、防晒衣、墨镜、防晒霜(SPF50+)这些防晒装备必不可少。补水很重要,随身携带饮用水,采取少量多次的饮水方式,避免饮用冰镇饮料给肠胃带来不适。包中也可放入湿巾、便携小风扇等降温物品以备不时之需。建议选择地铁、公交等有空调的交通工具,若需步行且时间较长应尽量在阴凉处行走。户外工作篇:做到科学防护,每工作30-50分钟尽量找阴凉处休息5-10分钟;衣物选择浅色透气,速干的面料,避免深色,会加速吸热;备好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等(酒精过敏者慎用)。 办公室篇:空调温度别太低(26℃左右最佳),避免室内外温差大造成的感冒;多喝水,别一味靠冰咖啡、奶茶“续命”(含糖饮料会加速脱水);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避免久坐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饮食篇:吃对食物更耐热。多吃西瓜、黄瓜、冬瓜等补水又降温的瓜果蔬菜;运动后多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少吃油腻辛辣,避免加重身体负担,影响散热。 睡眠篇:休息好才能扛高温。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睡眠不足更易中暑);开空调睡觉前可稍微通风一会儿,避免“空调病”。 中暑应对方法1.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散热。 2.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重点敷颈部、额头、腋下、腹股沟等位置。 3.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用含盐饮料,必要时服用藿香正气水。若患者出现晕倒或昏迷,或症状始终未缓解,应立即拨打120就医。

小暑养生,从“吃对早餐”开始

小暑养生,从“吃对早餐”开始

小暑节气,标志着盛夏正式登场。这时候,你是否也常感觉食欲不振或莫名疲倦?这并非矫情,而是身体在发出信号:季节变了,饮食也该变了。为什么小暑要特别重视早餐?中医有云:“朝食为养,暮食为藏。”尤其在小暑时节,早上的胃口状态决定了一整天的气血运行与津液调节。小暑时人体的典型状态:容易口渴却不爱喝水,胃口差还爱出汗、容易犯困但又情绪烦躁、更有人会出现小便短赤、大便不畅的情况。这都是“暑热当令、湿气夹杂”引起的生理变化。这是若不注意调养,就容易出现“阳气泄、脾气虚”的情况,轻则疲惫易感冒,重则积湿成痰,易导致湿疹、水肿、胃胀等问题。小暑时节,早餐要怎么吃?早餐想吃好,在于清而不寒、温而不燥、润而不腻。中医讲“四气调养”,食物分寒、凉、温、热。小暑时,建议以“偏凉性但不寒”的食物为主,辅以适量温性食材调和脾胃。下面给出三类搭配,既养脾胃,又能顺气、祛湿、养阳气,食材简单,您只管照搬:清润型:绿豆粥 + 煮鸡蛋夏日解暑,绿豆可是天然小妙方。它性凉,能清热、解毒、利水,尤其适合体质偏热、上火、出汗多的人。但早上不能空腹喝凉饮料、吃冷食,所以最合适的做法是将绿豆熬成粥,温润又养胃。搭配一个煮鸡蛋,补充优质蛋白质,养气还不腻,最适合“胃热口苦”型人群。适宜人群:经常上火、出汗多、舌苔厚腻、口干的人。不适宜人群:脾胃虚寒、容易腹泻、体质偏凉者。健脾型:藕粉羹 + 小米粥 + 紫薯饼早上就没胃口,大多是脾虚气弱、湿气偏重。这个时候,来一碗温热的藕粉羹,可以起到健脾止泻、润肺生津的效果。再配一小碗小米粥,更有助于养胃安神。如果觉得不过瘾,可以自制紫薯泥小饼,用少量油低温轻煎,既香甜又补气血。适宜人群:没胃口、舌苔发白、易疲乏水肿、晨便不成形的人。不适宜人群:容易腹胀、实热内盛者(可减藕粉、换粥)。清凉开胃型:鸡蛋炒苦瓜 + 稀饭 + 拌黄瓜若您一早醒来就口苦舌干、眼睛发热,这套早餐可以帮您“泄一泄火”。苦瓜性寒,清心除烦,和鸡蛋炒在一起既降火又养肝。黄瓜切片拌点醋,清爽解腻,加上一碗稀饭,醒神润肠又消暑,一上午都清清爽爽。适宜人群:情绪烦躁睡不好、口苦、舌边红、有痘火的人。 不适宜人群:体质偏寒、腹泻人群(可将苦瓜焯水再炒)。小暑不小,暑气正盛。早餐吃得对,胜过盲目吃药、乱喝饮料。在这个湿热交织、心浮气躁的季节,一顿温和清润的早餐,才是对自己最好的照料。如果说夏天是火,那早餐就是清晨那阵凉风。就今日,从一碗绿豆粥开始,重新认识“早餐的意义”。

从长城到天问一号:中国工程如何改写世界规则?

从长城到天问一号:中国工程如何改写世界规则?

从万里长城的巍峨到天问一号刺破苍穹的尾焰,从大运河的千年流淌到三峡大坝的磅礴蓄力——中国工程,不仅是技术的巅峰,更是文明的史诗。翻开《中国工程创造》,36项跨越时空的超级工程次第展开,这本入选2025“中国好书”月榜的匠心之作,带你见证独属于中华大地的创造奇迹。内容简介中国是工程大国,也是工程强国。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众多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伟大工程。本书以“中国工程”为切入口,以大场景高清图示为主要形式,辅以简洁的科普文字解读,震撼展示我国各历史时期富有创造性、领技术之先、极具代表性的工程概貌、重要价值等,以科学严谨、生动形象的图文叙述方式,全面展示中国工程的深厚底蕴和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为读者提供视觉和知识的双重盛宴。本书旨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华文明成就,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中国工程:跨越千年的创造史诗在这片土地上,工程不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智慧与自然的对话:都江堰以鱼嘴分水的温柔驯服岷江,展现"道法自然"的千年智慧;载人航天以毫米级的交会对接丈量星河,书写现代科技的精准传奇;北斗卫星编织天罗,特高压电网铺就地网,中国用工程重新定义世界的连接方式。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背后,是中国人特有的工程哲学——既有移山填海的豪情,又有敬畏自然的谦卑。视觉奇观:时空折叠中的工程对话《中国工程创造》以400余幅震撼场景图,带你穿越时空:敦煌莫高窟的飞天藻井与长征火箭的精密发动机同框,艺术与科技在此交融;京张铁路的人字形轨道与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隧道对话,百年匠心一脉相承。每一页都是一次视觉冲击,更是一次文明密码的破译——中华民族的创造基因,从未熄灭。工程之镜:照见中华文明的解题智慧这部沉甸甸的工程档案,记录的不仅是凝固的奇迹,更是流动的匠心:从古至今:揭秘古代工程的可持续智慧,解码现代科技的突破逻辑;从大到小:既有宏观的战略布局,也有微观的技术细节;从硬到软:除了工程技术,更展现背后的文化底蕴与哲学思考。《中国工程创造》——一部致敬中国匠心的视觉史诗,带你重新认识这片土地上最震撼的创造之力。

长安荔枝隐藏贴:吃荔枝竟会低血糖?

长安荔枝隐藏贴:吃荔枝竟会低血糖?

贵妃一笑荔枝来,长安故事火出圈!古人历经千辛万苦,只为将岭南的新鲜荔枝在贵妃诞辰前送达长安。而现实中,荔枝也成为了大家追剧时的“标配”。然而,你知道吗?荔枝虽美味,却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健康风险——低血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荔枝背后的健康谜团。荔枝甜蜜背后的“陷阱”荔枝果肉营养丰富,富含糖类、有机酸、氨基酸、脂类和多酚等多种营养成分,其含糖量高达10%~20%[1]。荔枝不仅含有果糖、葡萄糖和蔗糖,还含有大量多糖。糖类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合成生物物质的碳源[1]。果糖和葡萄糖配在一起能产生清凉的甜味,加上荔枝特有的香气,使其风味特别迷人。然而,这种甜蜜的水果中,却隐藏着导致低血糖的“陷阱”,过量食用可能引发“荔枝病”。症状轻者会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重者会出现意识模糊、突发昏厥,甚至引发低血糖性脑病乃至休克,不及时救治的话,可在数小时内危及生命。不少人疑惑:荔枝作为一种高糖水果,为何会引起低血糖症状,严重者甚至致命呢?其实,这与荔枝中含有的两种特殊物质有关。《柳叶刀-全球健康》(The Lancet Global Health)发布的一项针对15岁以下儿童开展的病例对照研究指出[2],荔枝(尤其是未成熟荔枝)中含有次甘氨酸A(hypoglycin A)和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MCPG)[2,3],是天然存在的水果毒素,会导致低血糖和代谢精神错乱。正常情况下,机体本应通过脂肪酸β氧化供能并启动糖异生作用,但在次甘氨酸A或MCPG的作用下,脂肪酸代谢受阻且葡萄糖合成严重受损,从而引发特征性的急性低血糖与脑病症状。打个比方,人体就像一辆汽车,血糖是汽油,而这两种物质就像堵住了油箱到发动机之间管道的“异物”,让“汽油”无法顺畅供应,汽车自然就跑不动了。还有一种说法,荔枝本身富含葡萄糖、蔗糖与果糖,若人体一次性摄入太多,容易刺激胰岛素过量分泌。胰岛素的主要任务是把血液中的葡萄糖输送到细胞中,为细胞提供能量。当我们大量食用荔枝时,血液中的糖分迅速增加,胰岛素就会过度工作,把过多的葡萄糖送进细胞,结果导致血液中的血糖浓度降低,出现低血糖反应。尤其是在空腹状态下,体内血糖水平本身就较低,此时多食用荔枝,更是雪上加霜[4]。谁更容易中招?从《柳叶刀-全球健康》的研究结果看[2],荔枝病发生的几个关键因素包括:荔枝收获季节、大量食用荔枝(影响晚餐摄入)、研究中涉及地区的儿童、空腹、食用与荔枝同属一科的西非荔枝果(ackee)。简单说就是,5~6月间,当地幼童在周边果园食用过量荔枝,晚上回家后不想吃晚餐,导致夜间低血糖发生概率骤升,特别是对于肝糖原储备有限的幼童而言,极容易受到荔枝中低血糖症诱发因子的影响。因此,该研究认为,晚间空腹大量食用荔枝是该病的诱因。所以预防该病要注意不要空腹、大量地进食荔枝,尤其是睡觉前。对于正常儿童来说,饭后食用少量荔枝是安全的,不必危言耸听,更不必因噎废食。荔枝正确吃法解锁美味与健康荔枝虽有导致低血糖的风险,但只要掌握正确的吃法,我们依然可以尽情享受它的美味。第一,要避免空腹食用荔枝,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到两小时之间食用。第二,要控制食用量,成人每次食用不超过15颗为宜,儿童不超过5颗。对于合并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可以遵医嘱适量摄入。但要切记,因为大脑对低血糖非常敏感,所以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务必及时就医。第三,不要食用未成熟的荔枝,因为未成熟的荔枝中次甘氨酸A和MCPG的含量更高不慎出现低血糖该怎么办若食用荔枝后出现低血糖症状,且尚未发展到抽搐、昏迷等严重地步时,可先利用家中常见的糖果、蜂蜜、白砂糖、饼干等食物来紧急缓解症状。但需注意,像用果葡萄糖浆调味的甜味饮料、牛奶、其他水果、冰淇淋、巧克力等,对缓解低血糖效果不佳,并不建议作为急救食物。另外,若低血糖症状较为严重,比如已经出现抽搐、神志不清等情况,此时应直接拨打急救电话送医,切勿擅自给患者喂食食物或水,以免引发窒息风险。“饥食荔枝,饱食黄皮”。这句谚语后半句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因为黄皮是一种芸香科植物所结的黄色浆果,有消食健胃等功效,但前半句值得商榷。荔枝固然富含营养,可以补充能量、消除饥饿感,但并不适宜空腹食用,更不能把荔枝当饭吃[1,5]。除了本文讲的多食荔枝会低血糖外,食用荔枝还可能导致“上火”“酒驾”,但这不是荔枝的错,而是贪食的过!荔枝的美味值得我们品味,但它带来的健康风险也不容忽视。希望大家在享受荔枝美味的同时,能够牢记这些健康小贴士,吃得开心,吃得健康。

10
/

07月

2025年

热到融化!打工人科学防暑指南

高温防暑最近,全国各地持续高温,不少人开始出现中暑症状,头晕、恶心接踵而至。作为不得不每日通勤的“打工人”来说,科学防暑尤为重要。今天,小赛专为大家整理了高温防暑科普帖,助你安全度过这个夏天!什么是中暑中暑是人体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环境中发生的急性热损伤疾病。当身体无法有效散热,导致核心体温快速上升时,就会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严重威胁生命安全,作为危及生命的急症,中暑可能造成永久性脑损伤、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死亡。3个危险信号中暑不是小事,严重时可能致命!先来认识它的表现: 先兆中暑:头晕、口渴、出汗多、乏力 轻度中暑:体温升高(38℃以上)、恶心呕吐、心跳加快 重度中暑(热射病):皮肤干热无汗,体温超过40℃,伴随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务必立即就医。再次科普:不出汗不代表散热良好,反而可能是热射病的前兆。高温环境下更要及时识别危险信号,一旦出现高热或意识模糊,请即刻就医!6大防暑攻略通勤篇:做好全面的防晒准备,遮阳帽、防晒衣、墨镜、防晒霜(SPF50+)这些防晒装备必不可少。补水很重要,随身携带饮用水,采取少量多次的饮水方式,避免饮用冰镇饮料给肠胃带来不适。包中也可放入湿巾、便携小风扇等降温物品以备不时之需。建议选择地铁、公交等有空调的交通工具,若需步行且时间较长应尽量在阴凉处行走。户外工作篇:做到科学防护,每工作30-50分钟尽量找阴凉处休息5-10分钟;衣物选择浅色透气,速干的面料,避免深色,会加速吸热;备好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等(酒精过敏者慎用)。 办公室篇:空调温度别太低(26℃左右最佳),避免室内外温差大造成的感冒;多喝水,别一味靠冰咖啡、奶茶“续命”(含糖饮料会加速脱水);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避免久坐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饮食篇:吃对食物更耐热。多吃西瓜、黄瓜、冬瓜等补水又降温的瓜果蔬菜;运动后多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少吃油腻辛辣,避免加重身体负担,影响散热。 睡眠篇:休息好才能扛高温。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睡眠不足更易中暑);开空调睡觉前可稍微通风一会儿,避免“空调病”。 中暑应对方法1.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散热。 2.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重点敷颈部、额头、腋下、腹股沟等位置。 3.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用含盐饮料,必要时服用藿香正气水。若患者出现晕倒或昏迷,或症状始终未缓解,应立即拨打120就医。

2025-07-10

07
/

07月

2025年

小暑养生,从“吃对早餐”开始

小暑节气,标志着盛夏正式登场。这时候,你是否也常感觉食欲不振或莫名疲倦?这并非矫情,而是身体在发出信号:季节变了,饮食也该变了。为什么小暑要特别重视早餐?中医有云:“朝食为养,暮食为藏。”尤其在小暑时节,早上的胃口状态决定了一整天的气血运行与津液调节。小暑时人体的典型状态:容易口渴却不爱喝水,胃口差还爱出汗、容易犯困但又情绪烦躁、更有人会出现小便短赤、大便不畅的情况。这都是“暑热当令、湿气夹杂”引起的生理变化。这是若不注意调养,就容易出现“阳气泄、脾气虚”的情况,轻则疲惫易感冒,重则积湿成痰,易导致湿疹、水肿、胃胀等问题。小暑时节,早餐要怎么吃?早餐想吃好,在于清而不寒、温而不燥、润而不腻。中医讲“四气调养”,食物分寒、凉、温、热。小暑时,建议以“偏凉性但不寒”的食物为主,辅以适量温性食材调和脾胃。下面给出三类搭配,既养脾胃,又能顺气、祛湿、养阳气,食材简单,您只管照搬:清润型:绿豆粥 + 煮鸡蛋夏日解暑,绿豆可是天然小妙方。它性凉,能清热、解毒、利水,尤其适合体质偏热、上火、出汗多的人。但早上不能空腹喝凉饮料、吃冷食,所以最合适的做法是将绿豆熬成粥,温润又养胃。搭配一个煮鸡蛋,补充优质蛋白质,养气还不腻,最适合“胃热口苦”型人群。适宜人群:经常上火、出汗多、舌苔厚腻、口干的人。不适宜人群:脾胃虚寒、容易腹泻、体质偏凉者。健脾型:藕粉羹 + 小米粥 + 紫薯饼早上就没胃口,大多是脾虚气弱、湿气偏重。这个时候,来一碗温热的藕粉羹,可以起到健脾止泻、润肺生津的效果。再配一小碗小米粥,更有助于养胃安神。如果觉得不过瘾,可以自制紫薯泥小饼,用少量油低温轻煎,既香甜又补气血。适宜人群:没胃口、舌苔发白、易疲乏水肿、晨便不成形的人。不适宜人群:容易腹胀、实热内盛者(可减藕粉、换粥)。清凉开胃型:鸡蛋炒苦瓜 + 稀饭 + 拌黄瓜若您一早醒来就口苦舌干、眼睛发热,这套早餐可以帮您“泄一泄火”。苦瓜性寒,清心除烦,和鸡蛋炒在一起既降火又养肝。黄瓜切片拌点醋,清爽解腻,加上一碗稀饭,醒神润肠又消暑,一上午都清清爽爽。适宜人群:情绪烦躁睡不好、口苦、舌边红、有痘火的人。 不适宜人群:体质偏寒、腹泻人群(可将苦瓜焯水再炒)。小暑不小,暑气正盛。早餐吃得对,胜过盲目吃药、乱喝饮料。在这个湿热交织、心浮气躁的季节,一顿温和清润的早餐,才是对自己最好的照料。如果说夏天是火,那早餐就是清晨那阵凉风。就今日,从一碗绿豆粥开始,重新认识“早餐的意义”。

2025-07-07

28
/

06月

2025年

从长城到天问一号:中国工程如何改写世界规则?

从万里长城的巍峨到天问一号刺破苍穹的尾焰,从大运河的千年流淌到三峡大坝的磅礴蓄力——中国工程,不仅是技术的巅峰,更是文明的史诗。翻开《中国工程创造》,36项跨越时空的超级工程次第展开,这本入选2025“中国好书”月榜的匠心之作,带你见证独属于中华大地的创造奇迹。内容简介中国是工程大国,也是工程强国。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众多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伟大工程。本书以“中国工程”为切入口,以大场景高清图示为主要形式,辅以简洁的科普文字解读,震撼展示我国各历史时期富有创造性、领技术之先、极具代表性的工程概貌、重要价值等,以科学严谨、生动形象的图文叙述方式,全面展示中国工程的深厚底蕴和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为读者提供视觉和知识的双重盛宴。本书旨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华文明成就,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中国工程:跨越千年的创造史诗在这片土地上,工程不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智慧与自然的对话:都江堰以鱼嘴分水的温柔驯服岷江,展现"道法自然"的千年智慧;载人航天以毫米级的交会对接丈量星河,书写现代科技的精准传奇;北斗卫星编织天罗,特高压电网铺就地网,中国用工程重新定义世界的连接方式。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背后,是中国人特有的工程哲学——既有移山填海的豪情,又有敬畏自然的谦卑。视觉奇观:时空折叠中的工程对话《中国工程创造》以400余幅震撼场景图,带你穿越时空:敦煌莫高窟的飞天藻井与长征火箭的精密发动机同框,艺术与科技在此交融;京张铁路的人字形轨道与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隧道对话,百年匠心一脉相承。每一页都是一次视觉冲击,更是一次文明密码的破译——中华民族的创造基因,从未熄灭。工程之镜:照见中华文明的解题智慧这部沉甸甸的工程档案,记录的不仅是凝固的奇迹,更是流动的匠心:从古至今:揭秘古代工程的可持续智慧,解码现代科技的突破逻辑;从大到小:既有宏观的战略布局,也有微观的技术细节;从硬到软:除了工程技术,更展现背后的文化底蕴与哲学思考。《中国工程创造》——一部致敬中国匠心的视觉史诗,带你重新认识这片土地上最震撼的创造之力。

2025-06-28

24
/

06月

2025年

长安荔枝隐藏贴:吃荔枝竟会低血糖?

贵妃一笑荔枝来,长安故事火出圈!古人历经千辛万苦,只为将岭南的新鲜荔枝在贵妃诞辰前送达长安。而现实中,荔枝也成为了大家追剧时的“标配”。然而,你知道吗?荔枝虽美味,却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健康风险——低血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荔枝背后的健康谜团。荔枝甜蜜背后的“陷阱”荔枝果肉营养丰富,富含糖类、有机酸、氨基酸、脂类和多酚等多种营养成分,其含糖量高达10%~20%[1]。荔枝不仅含有果糖、葡萄糖和蔗糖,还含有大量多糖。糖类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合成生物物质的碳源[1]。果糖和葡萄糖配在一起能产生清凉的甜味,加上荔枝特有的香气,使其风味特别迷人。然而,这种甜蜜的水果中,却隐藏着导致低血糖的“陷阱”,过量食用可能引发“荔枝病”。症状轻者会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重者会出现意识模糊、突发昏厥,甚至引发低血糖性脑病乃至休克,不及时救治的话,可在数小时内危及生命。不少人疑惑:荔枝作为一种高糖水果,为何会引起低血糖症状,严重者甚至致命呢?其实,这与荔枝中含有的两种特殊物质有关。《柳叶刀-全球健康》(The Lancet Global Health)发布的一项针对15岁以下儿童开展的病例对照研究指出[2],荔枝(尤其是未成熟荔枝)中含有次甘氨酸A(hypoglycin A)和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MCPG)[2,3],是天然存在的水果毒素,会导致低血糖和代谢精神错乱。正常情况下,机体本应通过脂肪酸β氧化供能并启动糖异生作用,但在次甘氨酸A或MCPG的作用下,脂肪酸代谢受阻且葡萄糖合成严重受损,从而引发特征性的急性低血糖与脑病症状。打个比方,人体就像一辆汽车,血糖是汽油,而这两种物质就像堵住了油箱到发动机之间管道的“异物”,让“汽油”无法顺畅供应,汽车自然就跑不动了。还有一种说法,荔枝本身富含葡萄糖、蔗糖与果糖,若人体一次性摄入太多,容易刺激胰岛素过量分泌。胰岛素的主要任务是把血液中的葡萄糖输送到细胞中,为细胞提供能量。当我们大量食用荔枝时,血液中的糖分迅速增加,胰岛素就会过度工作,把过多的葡萄糖送进细胞,结果导致血液中的血糖浓度降低,出现低血糖反应。尤其是在空腹状态下,体内血糖水平本身就较低,此时多食用荔枝,更是雪上加霜[4]。谁更容易中招?从《柳叶刀-全球健康》的研究结果看[2],荔枝病发生的几个关键因素包括:荔枝收获季节、大量食用荔枝(影响晚餐摄入)、研究中涉及地区的儿童、空腹、食用与荔枝同属一科的西非荔枝果(ackee)。简单说就是,5~6月间,当地幼童在周边果园食用过量荔枝,晚上回家后不想吃晚餐,导致夜间低血糖发生概率骤升,特别是对于肝糖原储备有限的幼童而言,极容易受到荔枝中低血糖症诱发因子的影响。因此,该研究认为,晚间空腹大量食用荔枝是该病的诱因。所以预防该病要注意不要空腹、大量地进食荔枝,尤其是睡觉前。对于正常儿童来说,饭后食用少量荔枝是安全的,不必危言耸听,更不必因噎废食。荔枝正确吃法解锁美味与健康荔枝虽有导致低血糖的风险,但只要掌握正确的吃法,我们依然可以尽情享受它的美味。第一,要避免空腹食用荔枝,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到两小时之间食用。第二,要控制食用量,成人每次食用不超过15颗为宜,儿童不超过5颗。对于合并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可以遵医嘱适量摄入。但要切记,因为大脑对低血糖非常敏感,所以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务必及时就医。第三,不要食用未成熟的荔枝,因为未成熟的荔枝中次甘氨酸A和MCPG的含量更高不慎出现低血糖该怎么办若食用荔枝后出现低血糖症状,且尚未发展到抽搐、昏迷等严重地步时,可先利用家中常见的糖果、蜂蜜、白砂糖、饼干等食物来紧急缓解症状。但需注意,像用果葡萄糖浆调味的甜味饮料、牛奶、其他水果、冰淇淋、巧克力等,对缓解低血糖效果不佳,并不建议作为急救食物。另外,若低血糖症状较为严重,比如已经出现抽搐、神志不清等情况,此时应直接拨打急救电话送医,切勿擅自给患者喂食食物或水,以免引发窒息风险。“饥食荔枝,饱食黄皮”。这句谚语后半句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因为黄皮是一种芸香科植物所结的黄色浆果,有消食健胃等功效,但前半句值得商榷。荔枝固然富含营养,可以补充能量、消除饥饿感,但并不适宜空腹食用,更不能把荔枝当饭吃[1,5]。除了本文讲的多食荔枝会低血糖外,食用荔枝还可能导致“上火”“酒驾”,但这不是荔枝的错,而是贪食的过!荔枝的美味值得我们品味,但它带来的健康风险也不容忽视。希望大家在享受荔枝美味的同时,能够牢记这些健康小贴士,吃得开心,吃得健康。

2025-06-24

Copyright © 1998 - 2012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33645号 版权所有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编号:(署)网出证(鲁)字第015号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路517号书苑广场
联系电话:0531-82098088
技术支持:山东润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wx关注我们